技术 - 呼叫中心 - 语音合成技术频道

刘庆峰 丈量梦想到现实的距离

2006-06-05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张弦 2006/06/05

  科大讯飞的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不够熟悉,“刘庆峰”这三个字就更不为人所知了。但是,刘庆峰率领的科大讯飞却占领了中文语音主流应用市场80%的份额,这个数字或许会让人们理解,为什么这样一个当年放弃了出国深造机会选择自己创业的中科大毕业生,会成为迄今为止我国软件产业界惟一获得“五四奖章”的科技工作者。




  刘庆峰故事的开始,也许与众多的中关村大学生创业的故事相比并没有太多的不同之处。怀抱着满腔热情投入到无限的“革命事业”中,在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的时候,每个人因为自己的性格、当时的处境和主、客观的种种原因,最终上演了一出出不同的创业悲喜剧。

  也许刘庆峰与其他创业大学生的不同在于,作为创业成功的典范,刘庆峰身上的偶然和必然的因素可能超过了其他人。毕竟,研究生阶段就可以成为国家863计划中的项目组负责人,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而研究生毕业后,实验室的平台、师兄弟的凝聚以及所处行业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些看起来都是偶然的因素,源自刘庆峰自身优秀和努力的必然。但是再多的偶然和必然,也没有使刘庆峰能比别人少走“弯路”,至少,在刘庆峰的心里,对于“毕业就创业”,他还是有很多的话要说。

  “创业的时候要多想想,考虑清楚三点,”刘庆峰在给当代高校有创业热情的大学生的建议里说,“第一,选择的发展方向具有‘领先一步就可能超前一步’的特点,是未来有大规模喷泉效应发展前景的行业;第二,要想清楚该做什么、怎么做、跟什么样的人去做;第三是挑选什么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创业伙伴,整合最强资源。”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是刘庆峰的最重要的观点。当自己在创业中跌跌绊绊一路走来以后,刘庆峰对创业激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除非有不可遏制的创业冲动,否则大学生还是应该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再开创自己的事业。”

  虽然可以算得上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范,但是刘庆峰依然有自己的担忧。“如果当年出国学习了,对于科大讯飞现在的发展,可能更有利,”刘庆峰说。因为缺少了在大的跨国公司工作和学习的经历,刘庆峰始终认为,这在某些程度上局限了自己管理公司的视野,刘庆峰坦然承认,“做全球化的公司,就需要全球化的眼光,然而科大讯飞缺少这一点。”所以,刘庆峰从海归学子中大量招人,以弥补这一点,“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希望把这一课补上,也许代价会不小。”

计算机世界网(www.ccw.com.cn)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