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2001国际软交换技术研讨会引起全球运营商、设备提供商乃至标准化组织的高度重视,这也意味着软交换技术正酝酿一场通信网络向下一代演进的革命……
为积极配合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软交换技术在中国的推广与应用,全面了解软交换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及应用情况,由中国通信学会、信息产业部邮电科技委、中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和国际软交换协会(ISC)联合主办,UT斯达康公司承办的“2001年国际软交换技术高级研讨会”,于2001年11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这是国际软交换协会首次在中国举办高层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运营商——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铁通公司,生产厂商以及科研机构的高层人士、专家、代表近二百人参加了此次会议。研讨会期间,专家们就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现状、技术热点、未来趋势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的热烈气氛表明,软交换技术已得到了全球运营商、设备提供商乃至标准化组织的高度重视,它正酝酿一场通信网络向下一代演进的革命。
面向下一代网络的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之所以受到全球的广泛重视,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传统的电信网是一个业务与承载紧密结合的网络,其业务由负责进行电路交换的交换机来提供。这种网络结构的劣势是,当一项新业务需要提供时,就要对全网的交换机本身进行改造和升级,实现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由于长期以来,基础电话业务在通信中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因此传统电信网基本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随着人们对新业务需求的增长,运营商不得不考虑如何快速灵活地提供增值业务,在原有交换网络上叠加智能网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但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数据业务的快速崛起,人们对业务的需求趋向多样化、综合化、个性化,话音业务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传统的电信网络日益难以满足这些需求。于是,人们提出了下一代网络(NGN)的概念,从而实现网络承载层与业务层的分离,使网络结构向业务驱动型的网络迈进,而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层,即核心部分,就是软交换。
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类似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则是与业务无关的,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软交换的主要功能有媒体网关接入功能、呼叫控制功能、业务提供功能和互连互通功能。媒体网关接入功能可以认为是一种适配功能,它可以连接各种媒体网关,如PSTN/ISDN、IP中继媒体网关、ATM媒体网关、用户媒体网关、无线媒体网关、数据媒体网关等。呼叫控制功能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之一,它完成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源控制等,可以说是整个网络的灵魂。由于软交换在网络从电路交换向分组网演进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软交换应能够提供PSTN/ISDN交换机提供的全部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同时还应该可以与现有智能网配合提供现有智能网提供的业务,此外,软交换还要支持多种协议,实现设备的互连互通功能。
软交换技术的现状及未来
在研讨会上,专家们指出,软交换技术之所以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是因为它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新技术,而是代表了电信网络架构演进的方向。为此,许多国际设备提供商都在积极进行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许多著名的国际运营商也在积极进行相关的网络试验。
国际软交换协会(ISC)是一个由全球运营商和设备提供商广泛参与的合作组织,目前已有成员180个,包括阿尔卡特、爱立信、思科、华为、中兴、UT斯达康等知名厂商以及Level3、Sprint等大型国际运营商。
从技术研发情况看,目前软交换技术发展非常快速和活跃,许多厂商都已能够提供相关的产品,华为、中兴、UT斯达康等也都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目前实现软交换系统主要有两种方案,其一是基于原有交换机来实现,目前这一方式比较成熟;其二是基于服务器体系来实现,目前这一方式还不够成熟,但有专家认为它代表了软交换发展的方向。此外,ITU、IETF等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把软交换作为标准研究制订的重点工作,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组在软交换标准制订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从运营商的试验和应用情况来看,软交换技术得到了全球运营商的关注,并逐步走向商用。在美国,软交换技术尤其受到了新型宽带网络运营商的青睐,如Level3。而拥有ADSL等宽带接入手段的传统运营商如Sprint也对软交换技术进行了投入。此外,像时代华纳这样拥有Cable资源的运营商,也希望利用软交换技术切入综合宽带业务通信市场。据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的专家介绍,葡萄牙的PT Prime、埃及电信、丹麦的Sonofon等运营商已实现了软交换技术的商用。日本的NTT DoCoMo已将软交换技术作为其3G(第三代移动通信)IP核心网计划的一部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国内运营商也在积极进行软交换技术的网络试验。
软交换技术还是一种不断发展的技术,它还有一些问题须解决。第一,当前还没有一个很成熟的大型软交换基础网络来验证软交换技术的性能。第二,软交换是多协议的产物,因此设备的兼容性和互通性还须不断地努力提高。第三,没有形成很好的API(应用协议接口)解决方案,目前相关产品在不断完善中。第四,QoS(服务质量保障)问题仍是困扰软交换的一个重要问题。第五,网络安全问题须重视,因为未来宽带的分组网络安全将比现有的电路交换网络安全面临更多的挑战。第六,业务提供问题。软交换应提供哪些业务、怎样丰富服务和应用、哪些业务应该成为“杀手级”业务等需要人们研究。第七,商业模式问题。一个网络架构的成功关键是要有合理的商业模式。未来网络在成本、收益、运作方式上应比现有电路交换网络更有优势。第八,业务管理问题。以上这些问题也将是促进软交换技术发展的动力,并成为未来软交换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软交换技术何时能走向大规模商业应用呢?专家们指出,目前软交换技术的成本还很高,这是限制软交换技术应用的一个障碍,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未来应用的规模化,成本将会大大降低。他们指出,软交换技术的商用有两个关键的时间点。第一个时间点是2003年,因为这一年全球的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建设有望大规模展开,而3G的核心网络趋势是以全IP为技术基础的,软交换技术将在此得到广泛应用。第二个时间点是2004年、2005年,因为届时宽带分组网络将会走向成熟,软交换技术将作为其核心的关键技术得到规模应用。
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