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话支付业务这条价值链上,包括用户、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和内容提供商。用户通过终端使用自助银行、公用事业费缴费、订购商品等服务,支付通信费用、业务功能费等。电信运营商提供通信线路、接入平台,平台和终端设备的维护,业务运营与推广,收益包括通信费、业务功能费、代理佣金分成。银行提供银行侧交易平台接口、支付结算、提供金融类业务,进行业务运营与推广,收益包括银行卡交易手续费、代理佣金分成等。内容提供商提供各类支付类服务内容,配合进行业务运营。
电信运营商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如下:双方共同研究和开发基于电话支付的业务功能和相关增值业务,拓展电话支付的市场规模和行业应用领域,开展业务运营、管理和客户服务工作。电信运营商负责电话支付业务接入平台和电话支付业务应用平台的建设和运营维护工作;负责用户终端的接入、应用内容发展、用户发展、资金二次清算和相应管理工作;负责向用户提供支持电话支付业务的通信服务,负责电话支付业务中与通信相关的咨询和投诉处理。金融机构主要负责银行清算系统和安全支付网关的建设和维护;银行卡资金一次清算、银行卡安全控制和相应管理以及业务宣传工作;负责电话支付终端的金融安全认证工作;负责电话支付业务中与金融服务相关的用户咨询和投诉处理。
电话支付业务的收益包括业务功能费、交易通信费、终端销售或者租用费、交易手续费、代理佣金、银行卡交易手续费等。收益分成可根据协商的分成比例在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内容提供商之间进行收益分成。
目前,电信运营商和银联、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就电话支付业务已在多个省份展开了合作。电话支付业务已在上海、浙江、广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区、市)上线运营,宁夏、贵州、重庆等地也正在筹建电话支付业务。从各地开展的业务来看,面向普通终端用户开放的功能主要包括自助银行、自助缴费、手机充值、商品订购等;面向特约终端商户开放的功能主要是刷卡收款功能。另外,一些省份根据特定行业用户的特定需求,如牛奶、烟草等分销行业,开发了电话支付行业性应用。通过业务功能和相应的业务菜单定制,经销商可通过电话支付业务完成商品订购和货款支付,然后由生产商进行商品配送。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电话支付业务具有很大的潜力,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应用内容有待丰富。电话支付目前的应用相对缺乏,除自助金融业务、水电煤等传统支付业务外,有特色的、能吸引用户使用的业务不多,不能有效满足用户需要。因此需要引入有吸引力的SP,丰富应用内容,吸引用户使用,大力拓展电话支付应用。
2.业务规模需进一步扩大。对普通用户来说,电话支付还是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应通过营销模式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从业务品牌、应用拓展、市场细分、渠道发展、终端促销推广等多个角度推动业务发展,扩大业务规模。另外,可以通过电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的客户资源,细分用户群,明确业务需求,发展潜在用户,并通过每月用户消费数据的分析,采取措施提高用户业务使用频率。
3.盈利模式的探讨。目前各方的利润主要来自于通信费用、功能使用费、代理佣金、银行卡手续费等几个方面。而用户使用电话支付业务需要特定的电话支付终端,业务发展初期的业务运营成本包括终端补贴、平台建设、运营维护、宣传营销等。这就需要在扩大用户规模、增加规模效益的同时,探讨电话支付业务新的盈利模式,同时努力控制运营成本,拓宽盈利渠道。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