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系统是通过一键呼叫到平台再用电话中转沟通的,例如安吉星系统,是国内外的汽车安全通话的标准要求。通常3G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小且稳定性差,而2G(电话信号)比较稳定,这时拥有8K声音数据积累的识别商就彰显了优势。
08年开始,车音网认为做车载语音识别平台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但当时做还缺少车载环境数据。所以08年到09年开始收集第三种数据,和最初一样也是雇人模拟真实开车环境采集数据。09年之后,平台上线,利用低价策略吸引更多的用户体验,然后收集车内环境数据。
十多载的努力,终于成就了今时今日的技术壁垒。王力劭说,“这三轮数据就是我的核心,一个公司低下头来一直这样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死而复生 语音产业的认知深刻
“语音识别从本质上讲是工具化的东西,工具化的东西不能成为媒体,就无法呈现有价值的信息,所以说语音不能成为互联网的入口。”
当谈到车音网做车载语音识别的优势时,王力劭说,车音网在语音识别领域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和国内国外语音识别方面的专家都有学术交流,可以获取最新的资源,还戏称,已经死过一次的企业,死而复生,所以会对车载领域有更深的认知。苹果的“Siri”面世时,车音网开了好几天的会,最后评估这样的项目在用户粘性和价值转换上更适合搜索公司增加影响力,对于车音网这类以语音实用为要求的公司是不适合投入的。后来,时间也证明了,脱离了苹果的“Siri”,在短期内是难以找到出路的。
现在车联网的势头越来越火热,很多业内人士预言,语音识别将会成为互联网的入口。而王力劭认为,语音是个交互工具,从逻辑上来讲是输入工具,获取不了内容输出,也不能影响输出的呈现。它是工具化而不是媒体化,能够找到合适内容并呈现内容的叫媒体,而屏幕是媒体的载体,分众传媒成为媒体也在于它的屏。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抢屏幕的位置,像QQ、360都在抢手机的屏幕,而没有人抢鼠标和键盘,所以车机的屏幕位置很重要。语音从本质上来讲是工具化的东西,工具化的东西是不能成为媒体的,也就没有呈现价值,所以说语音识别本身是互联网的入口这一说是不成立的。语音识别这个技术相对比较高深,很少人能做,但由于这个技术稀缺,就被认为极具商业价值,这个是值得商榷的。作为交互技术的一种,语音技术更像是个输入法,这是由它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王总还说,车音网很清楚自己做技术并不差,让语音识别技术落地,必须找到一个行业,而汽车是最刚性需求的行业。
释放全新引擎 覆盖后装市场
“车音网期望成为互联网性质的车载公司,我们注重的是用户满意度和达成率。”
车音网从08年到现在日渐走向成熟,企业的战略规划也在一步步发生变化。2013年,他们的重心将放在开发全新的语音引擎,这种引擎在8K信号和普通16K信号下都能完成更高的自然语言识别。以前是机器主导的启发式,车音网现在研发的是机器与人交流的方式,更加智能化,系统的弊端也在不断的优化。新的引擎已经在测试部做测试标定,达到要求就会释放,预计2013年年底会面世。
王力劭将车音网定位成互联网属性的车载公司,所以他们不是面向机器,而是面向人的,这就决定了企业的重心不是谈论技术的高深,而是打造一流的服务理念。车音网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车主用户行为数据,依托这些数据,车音网将开发出新的软件、新的平台,为用户提供新的服务。今年,车音网已经开始做车主的车下服务了,从而增加车上服务的粘性。
从战略上讲,车音网未来三年的规划是将车厂和信息化服务进行整合。首先就是和整车厂的合作,车音网的第一个目标是实现与整车厂的合作达到80%以上,目前已经与马自达等车厂合作。第二个目标是对后装用户通过各种服务的组合做一个覆盖。前装和后装对于产品的评估体系不一,他们要找到二者之间的一个平衡。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对后装市场不乐观,王力劭说,在现有的游戏规则下看来,情况似乎不太好,但其实大有可为。他说,这样做虽然有利有弊有风险,但仍坚持认为这种新模式对汽车用户以及对应的服务圈能形成极具价值的积累。知道车主在想什么,需求是什么,车主的诟病在哪儿,也能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车音网是互联网性质的车载公司,最注重的是用户满意度和达成率。新的模式的开启即将迎来一场汽车生活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