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德纳研究总监刘轶
演讲ppt下载:http://www.ctiforum.com/uploadfile/2015/1012/20151012100203305.pdf
本文根据大会速记整理,未经与演讲者确认。
刘轶:大家早上好,我本人是高德纳公司,我是做电信技术研究的,所以如果单独来看呼叫中心或者客户管理,我算是一个外行。但是从我做项目的历史,我和移动、联通从做呼叫中心,大概已经有十年的历史了,所以我感觉在我研究ICT运营商转型的过程中,我也想对呼叫中心这边发表一点自己的意见。
今天的题目是《From CC to CM》,简单一点讲,“CC”是十年以前的呼叫中心,你打一个电话,有人接电话,你跟他吵一架,解决什么问题,这就是之前的呼叫中心。我们逐渐演进成“联系中心”,“联系中心”的定位是说,不仅是打电话,渠道变成更多了,可以通过短信,可以通过web的模式来进行一种客户服务。逐渐我的呼叫中心从玩初始的客户服务,把营销逐渐变成一个客户管理,所以我们讲的是CC到CM。
我们现在讲的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全媒体呼叫中心,就是高德纳提出的CM理念。CM,我们在呼叫中心里,赋于呼叫中心更大的工作。我们不仅仅要去解决客户的问题,要去想翻黄页一样打电话,我们同时是一个客户管理的模式。其实在现在的市场上已经很多,我最近老和运营商讲大数据营销,我们希望数据中心是所有用户数据的入口。我们希望呼叫中心能够提升自己,我们做到云户的分析,做到市场的营销管理,做到细化市场的针对性营销,这是呼叫中心的演进历程,从呼叫客服外包逐渐延伸到客户精细化管理的外包。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呼叫中心是在高德纳CM BPO的模块下,我想这一点大家已经很清楚了。从我们全球预测的话,这一部分的业务会有一个平稳的增长,那就是年增长大概在5.1%。从本身的数字来看,我觉得大家没有什么惊喜,5.1%是比较平稳,比较缓慢的增长,从整体来看。我们现在看到80%-85%的呼叫中心或者客户服务是通过语音的形式实现的,这部分渠道逐年在增长。
第二个,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并购的案例,我们发现呼叫中心在两极化的模式凸显的比较清晰,当大公司或者一些创新性公司逐渐进入市场的话,传统低价简单的模式,或者相对暴利的模式。因为我讲暴利模式是呼叫中心前两年给大家一个不太好的印象,比如市场营销这一块,就给大家很不好的案例。我每天都接到很多电话进行骚扰,实际大家对呼叫中心是有一个抗拒的过程。逐渐的我们讲的渗透式营销,互联网式营销,这种新的营销方式逐渐在市场上出现,所以传统的相对暴利式的主动的推销,会变得越来越弱。所以市场上发生一种并购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公司通过创新并购一些小公司,增加它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创新公司会逐渐进入到市场,把一些传统的呼叫中心的份额吃掉,这是我们看到两个比较大的趋势。不知道大家在这一块有没有认同。
至于我的市场,大家有没有问题,我的演讲是可以互动式的,如果有问题可以马上举手提问。在市场的一个趋势下,从高德纳来看,我们的市场来看,analytics and automated services,呼叫中心在新十年里最需要具备的能力。第二个能力是云服务,我五年前就和移动提云服务的理念,随着租金、人力成本的上涨,我需要资源更加分布式的部署,希望员工是在家里面办公,国外40%-60%的员工都是在家班工,在任何地方办公。现在国内的呼叫中心,我每次去联通、移动的呼叫中心,还是一开屋子200多个人坐在里面,本身的环境、空气对员工的精神压力造成的影响都是蛮大的,所以你寄希望于更好的客户服务,这是很难的。经常打呼叫中心时,我明显感到对方的态度往往不是很友善。当我给你一个在家办公的环境,给你一个舒适的环境,我感觉这样的服务质量会有一些提升,这就是我们讲的。
第二,人力成本、租金成本在逐年上升,我们希望通过云服务这种弹性架构来解决成本上升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讲的云服务。
第三,越来越需要具备的能力就是分析能力。往往呼叫中心缺乏的是一个分析能力,我打一个电话过来描述我的问题,然后我根据你的问题做这样的服务,我们叫分析能力。当我们越来越发现在新的呼叫中心模式下,更需要我能够对呼叫上来用户的历史分析、行为分析,甚至语音分析,语音分析现在也变得很流行,我能够了解他的具体问题,以什么样的模式服务他。当一个电话进来,我可以通过CIM系统,可以通过不同的系统。
比如最近我和阿里通信聊天,他给中小型企业做了呼叫中心,一个客户电话进来,会自动识别他的淘宝ID,可以识别他所有的购买记录、投诉记录,以及过往历史,他就可以更好服务淘宝店家。我觉得这种分析能力是呼叫中心继续发展的关键能力所在。
最后一个,在我们预计未来呼叫中心的工作流程中,我们会放很多个机器人在里面。也就是说,我的机器人会取代掉40-50%的呼叫中心能力,这是包含了它自动应答、自动分析。我最近发现一个趋势,我的机器人会根据对话来分析出每通电话的服务质量。因为之前我们只能做到监听电话的能力,现在希望一个机器人做到分析能力,分析每个企业的表现,不管对内对外,都会有更多机器人在呼叫流程中体现,我觉得和“互联网+”时代的转型都是相吻合的。
其它的市场趋势,我今天这边不再多说,我们高德纳有四大驱动力,完全适用于呼叫中心。四大驱动力包含着云、数据、信息、移动。当我们在设计,销售呼叫中心的产品和理念时,我是希望这四大驱动力永远体现在产品里。我再重复一下,云,云的理念。移动,移动化的理念,呼叫中心移动化理念。第三,分析数据,怎么把呼叫中心变为企业的商业模式,这是我们要面临的转型。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交流在微信上,在一些大众点评,京东、淘宝的网站上,我怎么更好的为客户服务,这也是我们看到比较重要的一点。
综上所述,我的三大点在CM BPO部分,我为什么特别强调市场,呼叫中心三大功能,客户服务。市场性这一点,以前呼叫中心做的不是很好的地方,以前的市场性是盲目的推送,往往是我不知道从哪里拿到了一批用户名单、用户信息,然后就一个个打电话去做。然后打电话做的也不好,每个服务人员并不是很专业,当他做推广推送时并不是很友善的方式,或者很让人觉得心情愉快的方式。所以当我在看服务演进的过程中,最近所有客户都是在讲市场,他们希望知道我通过什么手段推销产品。包括呼叫中心并没有与时俱进做这些事情,很多在做,但还有缺陷。我和CIM的融合怎么做到客户定制化的服务,这个目前做得还不是很好。
关于以上几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问题。
我把呼叫中心或者客户中心基本上分为三个年代,三个年代跨度不是很大,大概在十年左右,10-12年的样子。
(图示)1.0的时代,基本上就是图上的样子,大家在打一个电话,对方听的不是很清楚,然后客户说的声音越来越大,基本上30%-40%是争吵的结束,其实没有解决问题。大家做了很久,认不认同这件事,基本上30%-40%的电话打进来没有解决问题,这是单纯语音通话造成的沟通不通畅。那时候讨论比较多的是PBX,每个座席的价格,100美金还是150美金,那个年代每天都在讨论这些事情,我在和运营商讨论要不要做MS,这是1.0的时代。
2.0的时代,四五年前,我根据自己做项目的经验来体会。那个时候我提出的方案就是语音已经OK了,大家也都很稳定的适应这种环境,下一步我告诉你要做的是email。那时候和一家台湾公司合作,六年前我们做了一个呼叫中心,它最大的理念就是把语音和外特融合在一起,我的旅行社可以播影片给用户,这是2.0的时代。
现在我再看呼叫中心就是3.0的年代,呼叫中心不仅仅是一个事业,它只是你事业的一部分。你事业的核心可能是呼叫中心,但是你的呼叫中心增长会很慢,扩张的难度会很大,你真正的增长,一个就是在于你怎么提供增值服务。我一直强调的增值服务就是客户分析,我一直讲呼叫中心有最优质的客户信息,其实你自己没有意识到。我跟阿里,跟移动每次聊,他们做DPI,做光缆里探针,剥离、读取、分析,这个工作量成本是很大的。我看到呼叫中心在这边的数据,已经过滤好,分析好的,很专业的客户数据。第一就是客户有你的产品,他才会打电话咨询。这部分客户遇到的问题,这是所有厂商最想知道的一件事情。
第二,当我去做推广的时候,我都是有针对性推广,就是我已经有客户在手上,下一步只是需要通过不同渠道,把他的信息拿进来,一个360度的分析,然后再做市场营销,我已经把最麻烦的事情PASS了。当一个公司把优质的客户资源提供给你,你如果不做分析,等于最高的增值回报率的服务没有做到。当一个电话转到email,再转到微信,再转到外部销售,再转到电话,这个怎么串起来,这是呼叫中心面临的比较大的问题。
(图示)这是我比较欣赏的一个图,因为呼叫中心往往在以前设计的时候,都是从进到出。当我的一些信息进来之后,我要存储所有的历史记录。这些历史记录再推送出去,一定要再回来,我一定要构建这样的分析系统,才能让呼叫中心,客户中心变得更完美一点,这个就是我们一直在讲的,我们不要单纯把客户中心看作客户服务,我服务完这通电话,服务就终止在这儿,这是错误的。
我们一直在看服务中心的理念时,我们讲微信营销,这一个人电话进来,他的朋友圈子,他的一系列过程,我都可以分析。他找一个种子,种子选手喜欢做分享,他会把一个广告推送给这个种子选手,他的朋友圈很多,会做分享,这样的推广。往往呼叫中心有人进来了,服务完,我忘记这个客户了。我们希望从这个客户,呼叫中心分析这个客户,他的圈子朋友,来提升我的市场推广效率,这个可以作为参考,这个在技术上可以做到更好的效果。
当企业外包呼叫中心时,你不需要给我一个电话记录,而是我通过你的CIM,再通过集成淘宝网站这一系列的方法,来解决呼叫中心的市场通道,产品推广问题。这是产业怎么做“互联网+”,和互联网紧密结合的过程。
Omni -channel,我讲大数据讲了很多年,所有大数据都是信息孤岛。当我讲呼叫中心时,我觉得大概的理念是一样,客户通过web进来之后,web结束。而现在有一些微信的客户服务,或者京东的一些客户服务,也是其中一种模式。我们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以客户为中心,不是以技术为中心,客户通过一个channel进来之后,我用最好的channel服务他,也许他需要很多信息的,我用信息email服务他。但是我需要把所有信息串起来,一定要知道根在哪里。我通过一系列channel服务完之后,能够把它作为一个案例存在记录里,一个完整的案例。我都通过哪些手段,哪些channel产生什么影响,有哪些方案,我给客户、产品反馈什么,这是呼叫中心完全可以做的更多的一部分。我们讲的是Omni-channel ,客户无缝的游走,但他所有的信息都被统一的处理,这是我们看到的channel的一个模式。
第三,我一直很希望看到的就是Market Campaign的模式,我们要帮用户。用户越来越多想把他的服务外包给其它企业,比如Market Campaign就一直探讨要不要做外包,或者已经产生外包的过程。很多外包公司就是在广告,就是在做市场推广。我见到互联网的广告公司,它就在所有广告上,大的媒体上都有自己的版面,做推广。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没有缺失的,就是用户的行为分析。所以当它做推送时,只是根据有哪些用户去使用那样的媒体,去使用那样的渠道来推送什么广告。我们完全了解了客户的需求,这时候再帮企业做包装推广时就更有针对性。做一些开发在客户的分析上,很小的开发就能办成很大的事情。我的客户每天在问我的,很多呼叫中心在咨询我这个问题,我怎么做Marketing,希望看到更多和第一线客户沟通渠道,这是你最大的资产。
还有一个,深度融合,深度集成。运营商在转型,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商业服务,呼叫中心的口号、理念也应该往这个方向延伸,我帮你做的商业服务。我需要和你的CIM系统,ERP的系统做一个深度融合,通过这样的融合,我才能更好服务用户。我单一提供一个服务,根据你的要求,我并没有介入到你的链条里面来。在未来我们希望把这部分加入呼叫中心来,可以通过对CIM分析,更好提升服务中心的体验。也通过客户的数据收集,反馈到CIM里面,我在一个外挂的链条变成内嵌的链条,这是呼叫中心在“互联网+”的情况下做到提升的部分。
这一点我就不再重复,我大概做了一个总结,我的呼叫中心到底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大家可以自己做一些参考。总体来讲,我的多渠道分析,一些工具,能够帮助你逐渐提升呼叫中心的体验和价值。
最后,高德纳每年都会对呼叫中心做一个Contact的评选评比,我不需要让大家看谁比谁好,谁比谁坏。重要的是在我们看到的一些大公司,这两年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它的云的架构越来越成熟,它服务的渠道和统一的渠道,无缝的转换体验会做得越来越好。更重要的,它提供了很多机器人对于语音、语言、文本的分析,来做一些质量控制。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当前社会用户的要求很高,客户服务人员的水准又参差不齐,所以我们特别需要这种自动化的手段,机器化的手段,通过很少的成本来检验每一个企业的服务质量,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图示)为什么这家公司会越来越成功,它逐渐把自动化,逐渐把数据分析融入互联网中心解决方案里,所以它会变得越来越成功,它会收购越来越多的公司。其实在我们的象限里会发现,右上角最成功,左下角相对不成功,大的趋势会好的越来越往上走。当一间公司实现了云,这种呼叫中心特别是这样,当有了这一系列的手段时,你的客户会快速增长,你的业务模式会特别多样化。传统的投资,它的发展预算不够的情况下就会逐渐被收购,逐渐没落了。
我们也发现像电信运营商一样,或者电信服务提供商一样,它会有两极化的趋势。我希望现在如果有一些增长的空间,就需要在创新业务上多一些投入,这是我们刚刚讲的那几部分。因为现在呼叫中心还是竞争蛮激烈的,蛮多的。价格打的也蛮多,所以我还是希望提升自己的价值,通过互联网和多渠道、移动渠道的营销,来让自己做得更好一些。
基本上这个就是今天我所讲的内容。
声明:版权所有 非合作媒体谢绝转载